close
內容來自sohu新聞
外貿連續三年增速未既定目標 十三五面臨重塑
裴昱
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一方面體現瞭我國經濟結構和質量上的調整;另一方面體現瞭我國在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方面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
“十二五”期間,我國躍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道路上的裡程碑。2011年~2015年,我國累積進出口總額超過20萬億美元,是“十一五”期間的1.7倍。
但是我國外貿增速連續3年未達既定目標。專傢稱,2015年我國外貿增長速度也將在個位數區間。
面對“十二五”以來國內外環境的新變化,專傢表示,“十三五”期間,將重塑外貿發展戰略,關註點從增長速度轉向市場份額和發展質量,推動我國對外貿易邁向中高端水平。
前提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微博]中國WTO[微博]研究院執行院長屠新泉在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表示,“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這種提法是從來沒有過的,說明我國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屠新泉說,過去我國更多的是融入經濟體系,接受國際經濟規則。現在我們要參與規則的制定,參與國際經濟的變革,這是更高層次的表現。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體現瞭我國在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方面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也彰顯瞭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大國責任擔當意識。通過提升制度性話洲子洋重劃區奇岩重劃區貸款全省皆可處理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實現更廣大范圍的互利共贏。”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副研究員肖新艷也提出瞭相同觀點。
她還認為,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瞭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在外貿領域的創新體現在戰略規劃、體制機制、開放模式、商業模式、貿易方式等方面,通過更積極更全面更主動的開放促進國內改革和經濟發展,增強創新驅動力。
近年來,我國加工貿易比重下降,一般貿易上升,服務貿易比重不斷提高,包括產品結構的升級,中國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越來越多。
屠新泉認為,這是結構和質量上的優化,通過開放型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一個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完善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實際上點出瞭制約我國外貿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肖新艷告訴本報記者,長期以來,國內市場對要素自由流動的限制、公平競爭和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欠缺等多個深層次問題不僅僅制約內貿發展,也會阻礙對全球優質資源和要素的吸納從而對外貿和外資領域也形成限制。這種制約會隨著我國經濟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而逐步趨緊。
此外,“培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和經濟區”這一提法,也是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新亮點。屠新泉告訴本報記者,“‘先進制度基地’可能是指自貿區,強調制度實驗,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十三五”外貿增速呈現放緩趨勢
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這是外貿增速連續第3年未達既定目標。2015年前三個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7.9%,其中出口下降1.8%,進口下降15.1%。
多位外貿專傢表示,由此看來,2015年外貿增速不會比2014年好,無法實現“十二五”規劃的預期目標。
全球經濟持續低迷,我國經濟貿易難以獨善其身。2012年以來,世界貿易增長速度已經連續4年低於3%,專傢預計2016年,全球貿易增長低於或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持平的態勢仍將持續。“中國對外貿易增速也已經連續4年位於個位數及以下的區間。這在改革開放以來是首次出現。”
肖新艷分析,“十二五”期間,全球經濟處於溫和復蘇過程,各主要經濟體發展不平衡,外需環境總體不如以往。國內在經歷三期疊加階段後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但仍面臨下行壓力,對出口的支撐和進口的拉動作用減弱。
“原有競爭優勢減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完全形成。”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競爭優勢尚未完全轉移也是導致外貿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他認為,世界貿易不會像以前一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GDP增速,未來世界貿易發展會減速。我國外貿的快速增長期已經過去,未來會逐步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區域跟雙邊自由貿易將發揮更大作用。
“十三五”期間,世界經濟仍將處於3%~4%的低速增長區間,從增速來看與“十二五”時期基本接近。但經貿格局、產業結構、治理體系等方面將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更加嚴峻。肖新艷表示,“我國將面臨越來越多的來自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同時,在資本、技術密集型領域面臨越來越多地來自發達國傢的抵制。這種‘雙面夾擊’趨勢可能在未來兩三年更加明顯。”
“十三五”結束之際,是中國第一個百年夢想實現的時間節點,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
專傢認為,經濟增長的“新常態”是一個中長期趨勢。未來兩三年,國民經濟增速可能處於6%~7%的區間。消費對經濟貢獻繼續增強,服務業占比持續提高,創新對經濟增長作用更加重要。經濟增長應更加註重質量效益。
著力結構調整和質量發展
“十五”以來,我國經濟和外貿增長加快,並成為世界第一青年海外生活體驗專案大貿易國。但未來隨著貿易結構的不斷優化,不再單一追求增速,關註點將轉為質量發展和貿易結構調整。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一般貿易出口9013.9億美元,增長2.5%,比整體出口增速快4.4個百分點,占整體出口的54.2%,一般貿易增長速度已超過加工貿易。
“過去我們的貿易量大,主要依靠加工貿易,這個屬於全球價值鏈的末端環節,對於國內產業結構的帶動作用比較弱。”屠新泉認為,從質量改善上,一般貿易的作用更大。現在我們出口的軌道交通、機械裝備、核電站等等,雖然數量上不及服裝,但這些產品的增加值都是我們創造的,獲得貿易利益的比重會更大。
“越來越突出的一般貿易優勢,可能是未來“十三五”發展的主要方面。不單純是貿易額、出口額度,更關註給企業帶來的增加值。”屠新泉補充道。
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是一個長期過程。白明認為,加工貿易利潤微薄,帶來的資源環境破壞很大,因此要提高技術、向高附加值的產業轉變。
肖新艷表示,反映出口的自主性和內生性增強。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等新型貿易方式正逐步成為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外貿傳統優勢繼續鞏固,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正在累積。
“十三五”期間,要通過創新體制機制、開放模式,通過更積極更全面更主動的開放促進國內改革和經濟發展,消除市場壁壘,促進要素的自由流動。通過創新驅動,培育和催生商務發展新動力、新空間,打造國際經濟競爭新優勢。
“對外開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獨特作用。”屠新泉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前的主要任務是扶貧。開放發展有利於提高內陸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市場開放意識,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結構多元化。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1031/013223635911.shtml
外貿連續三年增速未既定目標 十三五面臨重塑
裴昱
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一方面體現瞭我國經濟結構和質量上的調整;另一方面體現瞭我國在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方面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
“十二五”期間,我國躍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道路上的裡程碑。2011年~2015年,我國累積進出口總額超過20萬億美元,是“十一五”期間的1.7倍。
但是我國外貿增速連續3年未達既定目標。專傢稱,2015年我國外貿增長速度也將在個位數區間。
面對“十二五”以來國內外環境的新變化,專傢表示,“十三五”期間,將重塑外貿發展戰略,關註點從增長速度轉向市場份額和發展質量,推動我國對外貿易邁向中高端水平。
前提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微博]中國WTO[微博]研究院執行院長屠新泉在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表示,“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這種提法是從來沒有過的,說明我國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屠新泉說,過去我國更多的是融入經濟體系,接受國際經濟規則。現在我們要參與規則的制定,參與國際經濟的變革,這是更高層次的表現。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體現瞭我國在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方面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也彰顯瞭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大國責任擔當意識。通過提升制度性話洲子洋重劃區奇岩重劃區貸款全省皆可處理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實現更廣大范圍的互利共贏。”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副研究員肖新艷也提出瞭相同觀點。
她還認為,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瞭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在外貿領域的創新體現在戰略規劃、體制機制、開放模式、商業模式、貿易方式等方面,通過更積極更全面更主動的開放促進國內改革和經濟發展,增強創新驅動力。
近年來,我國加工貿易比重下降,一般貿易上升,服務貿易比重不斷提高,包括產品結構的升級,中國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越來越多。
屠新泉認為,這是結構和質量上的優化,通過開放型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一個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完善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實際上點出瞭制約我國外貿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肖新艷告訴本報記者,長期以來,國內市場對要素自由流動的限制、公平競爭和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欠缺等多個深層次問題不僅僅制約內貿發展,也會阻礙對全球優質資源和要素的吸納從而對外貿和外資領域也形成限制。這種制約會隨著我國經濟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而逐步趨緊。
此外,“培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和經濟區”這一提法,也是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新亮點。屠新泉告訴本報記者,“‘先進制度基地’可能是指自貿區,強調制度實驗,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十三五”外貿增速呈現放緩趨勢
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這是外貿增速連續第3年未達既定目標。2015年前三個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7.9%,其中出口下降1.8%,進口下降15.1%。
多位外貿專傢表示,由此看來,2015年外貿增速不會比2014年好,無法實現“十二五”規劃的預期目標。
全球經濟持續低迷,我國經濟貿易難以獨善其身。2012年以來,世界貿易增長速度已經連續4年低於3%,專傢預計2016年,全球貿易增長低於或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持平的態勢仍將持續。“中國對外貿易增速也已經連續4年位於個位數及以下的區間。這在改革開放以來是首次出現。”
肖新艷分析,“十二五”期間,全球經濟處於溫和復蘇過程,各主要經濟體發展不平衡,外需環境總體不如以往。國內在經歷三期疊加階段後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但仍面臨下行壓力,對出口的支撐和進口的拉動作用減弱。
“原有競爭優勢減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完全形成。”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競爭優勢尚未完全轉移也是導致外貿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他認為,世界貿易不會像以前一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GDP增速,未來世界貿易發展會減速。我國外貿的快速增長期已經過去,未來會逐步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區域跟雙邊自由貿易將發揮更大作用。
“十三五”期間,世界經濟仍將處於3%~4%的低速增長區間,從增速來看與“十二五”時期基本接近。但經貿格局、產業結構、治理體系等方面將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更加嚴峻。肖新艷表示,“我國將面臨越來越多的來自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同時,在資本、技術密集型領域面臨越來越多地來自發達國傢的抵制。這種‘雙面夾擊’趨勢可能在未來兩三年更加明顯。”
“十三五”結束之際,是中國第一個百年夢想實現的時間節點,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
專傢認為,經濟增長的“新常態”是一個中長期趨勢。未來兩三年,國民經濟增速可能處於6%~7%的區間。消費對經濟貢獻繼續增強,服務業占比持續提高,創新對經濟增長作用更加重要。經濟增長應更加註重質量效益。
著力結構調整和質量發展
“十五”以來,我國經濟和外貿增長加快,並成為世界第一青年海外生活體驗專案大貿易國。但未來隨著貿易結構的不斷優化,不再單一追求增速,關註點將轉為質量發展和貿易結構調整。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一般貿易出口9013.9億美元,增長2.5%,比整體出口增速快4.4個百分點,占整體出口的54.2%,一般貿易增長速度已超過加工貿易。
“過去我們的貿易量大,主要依靠加工貿易,這個屬於全球價值鏈的末端環節,對於國內產業結構的帶動作用比較弱。”屠新泉認為,從質量改善上,一般貿易的作用更大。現在我們出口的軌道交通、機械裝備、核電站等等,雖然數量上不及服裝,但這些產品的增加值都是我們創造的,獲得貿易利益的比重會更大。
“越來越突出的一般貿易優勢,可能是未來“十三五”發展的主要方面。不單純是貿易額、出口額度,更關註給企業帶來的增加值。”屠新泉補充道。
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是一個長期過程。白明認為,加工貿易利潤微薄,帶來的資源環境破壞很大,因此要提高技術、向高附加值的產業轉變。
肖新艷表示,反映出口的自主性和內生性增強。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等新型貿易方式正逐步成為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外貿傳統優勢繼續鞏固,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正在累積。
“十三五”期間,要通過創新體制機制、開放模式,通過更積極更全面更主動的開放促進國內改革和經濟發展,消除市場壁壘,促進要素的自由流動。通過創新驅動,培育和催生商務發展新動力、新空間,打造國際經濟競爭新優勢。
“對外開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獨特作用。”屠新泉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前的主要任務是扶貧。開放發展有利於提高內陸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市場開放意識,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結構多元化。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1031/013223635911.s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